斯里兰卡,这个位于南亚次大陆以南印度洋上的岛国,近日在国际舞台上再次成为焦点,2025年1月8日,斯里兰卡政府正式宣布解除长达一年的外国科考船禁令,并计划制定新的规则来规范外国科考船进入其领海的许可程序,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斯里兰卡试图摆脱外部压力,恢复外交独立性,也反映了该国在中印之间的复杂博弈中寻求平衡的努力。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地势中间山地高,四周沿海平原低,农林渔业和水力资源丰富,总面积65610平方千米,全国分为9个省和25个区,截至2023年,斯里兰卡总人口为2203万人,僧伽罗族、泰米尔族、摩尔族是三大主要民族,居民70.2%信奉佛教。
斯里兰卡与外国科考船的争议始于2022年8月,当时中国“远望5号”科考船靠泊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引发了印度的强烈反应,印度政府指责该船可能从事“间谍活动”,并以此向斯里兰卡政府施压,要求撤销该船的停靠许可,尽管斯里兰卡外交部在声明中表示“远望5号”获得了停靠许可,捍卫了其作为主权国家的独立性,但这一事件加剧了印度的不安。
2023年10月,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当月,中国“实验6号”科考船经斯里兰卡政府同意后进入科伦坡港进行为期两天的科学研究,这艘船的到来再次引发印度的高度关注,甚至被印度媒体渲染为对印度“安全威胁”的延续,印度的强硬立场和一再施压令斯里兰卡深感两难,几个月后,斯里兰卡宣布了一项令外界颇感意外的决定:自2024年1月起禁止任何外国科考船进入其领海,禁令为期一年。
尽管斯里兰卡外交部在声明中强调该禁令的“公平性和普适性”,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一禁令主要是为了缓和来自印度的外交压力,禁令并非一刀切,2024年3月,德国科考船“太阳号”被允许进入斯里兰卡港口进行补给,斯里兰卡外交部对此解释称,尽管禁令仍在实施,但外国科考船在特殊情况下仍可获得许可,这一事件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讨论,显示出禁令的执行存在一定的弹性和复杂性,也凸显了斯里兰卡在外交政策上的矛盾。
斯里兰卡的处境远比表面复杂,自2022年以来,斯里兰卡深陷经济危机,外债违约、通货膨胀和旅游业衰退使得该国对外援助的依赖不断加剧,在中印两国的拉锯战中,斯里兰卡试图寻求平衡,但却始终难以摆脱两国的压力,禁令的出台表面上是为了回应印度的关切,但实际上也暴露了斯里兰卡在经济困境和外交博弈中的无奈。
2024年底,斯里兰卡外交部长维吉塔·赫拉特确认“禁止外国科考船进入领海”的禁令将于2025年1月解除,他还表示,斯里兰卡为科学管理外国科考船和统一飞机的许可发放,该国拟制定一套针对于此的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2025年1月8日,斯里兰卡政府正式解除禁令,并宣布起草新的协议,规范外国科考船进入领海的许可操作流程,这一决定被广泛解读为斯里兰卡试图摆脱印度压力、恢复外交独立性的表现。
斯里兰卡此举不仅是为了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更是在中印之间寻求发展机会,斯里兰卡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持,2023年,中国占斯里兰卡外贸总额的11.9%,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中国在斯里兰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港的开发,相比之下,印度的援助虽然在短期内帮助斯里兰卡渡过了经济危机,但缺乏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斯里兰卡希望避免完全倒向中国或印度中的任何一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弗雷德里克·格雷尔指出,斯里兰卡的做法是一种“尽可能不结盟”的尝试,意在减少与印度的摩擦,同时避免疏远中国,在中印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斯里兰卡的这种外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斯里兰卡解除禁令并制定新的规则是从政治禁令走向法治化管理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界对其政策倾向的质疑,这一转变也表明斯里兰卡在中印之间的博弈中正在努力寻求更加独立和灵活的外交策略,从长远来看,斯里兰卡并未完全倒向印度或中国,而是选择了更加中立的策略。
斯里兰卡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根据自身利益与他国合作,面对中印之间的复杂关系,斯里兰卡选择了一条独立而灵活的外交道路,这一决定不仅有助于维护其国家安全和利益,也为中印之间的地缘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斯里兰卡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外交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安平县鼎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斯里兰卡解除科考船禁令,独立外交路引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